早期针刺治疗颅脑创伤后肢体瘫患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3702/j.1000?0607.180744

早期针刺治疗颅脑创伤后肢体瘫患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引用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干预颅脑创伤后肢体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探讨该疗法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方法:将70例颅脑创伤后肢体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针药组,每组35例.西药组予常规西药治疗,共治疗28 d.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针药组于伤后72 h针刺关元、百会、水沟及患侧丰隆、足三里、风池等穴,每次30 min,每天1次,共治疗28 d.治疗前后评价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法(ADL-BI)评分;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IL-6、BDNF和NGF含量;头颅CT扫描监测脑挫裂伤病灶体积.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GCS评分明显升高(P<0.05),治疗28 d后及治疗结束后60 d随访时FMA、ADL-BI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针药组较西药组FMA、ADL-BI评分上升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28 d后脑挫伤病灶体积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明显缩小(P<0.05),治疗14 d及28 d后针药组较西药组缩小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 d后IL-6含量开始下降(P<0.05),治疗后3 d及7 d针药组较西药组下降更明显(P<0.05),而治疗14 d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 d后BDNF含量开始升高(P<0.05),治疗3、7及14 d后针药组较西药组升高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 d后NGF含量均开始升高(P<0.05),治疗3、7及14 d后针药组较西药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早期针刺治疗可以提高颅脑创伤后肢体瘫痪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改善预后.针刺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性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关.

针刺、颅脑创伤、肢体瘫痪、细胞因子、神经生长因子、随机对照试验

44

R245.31(中医临床学)

海南省卫生计生行业科研项目18A200074

2019-09-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589-59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针刺研究

1000-0607

11-2274/R

44

2019,44(8)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