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穴位埋线组、表面肌电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3组均予以相应的对症药物及常规康复训练;穴位埋线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取患侧肩髎、肩髃、曲池、外关穴,3周治疗1次,共治疗2次;表面肌电组给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将肌电生物反馈仪电极贴于患侧三角肌、腕屈肌和腕伸肌皮肤表面,20 min/次,1次/d,5次/周,共治疗6周;联合治疗组给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观察3组疼痛情况视觉模拟量尺(VAS)、上肢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量表(ADL)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穴位埋线组的70.00%(21/30)和表面肌电组的66.67%(20/30,P<0.05);穴位埋线纽和表面肌电纽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VAS评分低于穴位埋线组及表面肌电组(P<0.05);穴位埋线纽VAS评分低于表面肌电组(P<0.05).联合治疗组FMA、ADL评分高于穴位埋线组及表面肌电组(P<0.05);穴位埋线组与表面肌电组FMA、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穴位埋线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上肢功能,降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穴位埋线、表面肌电生物反馈、上肢运动功能、疼痛、日常活动
43
R245.9+1(中医临床学)
铜陵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项目201514;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国中医药政发[2012]2号
2018-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80-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