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702/j.1000-0607.2017.06.012
热敏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其腧穴热敏化规律研究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并寻找其腧穴热敏化规律.方法:AR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及针刺组,每组35例.热敏灸组采用艾灸热敏化腧穴,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两组均隔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AR患者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腧穴热敏化的出现率,探讨腧穴、经络、热敏灸感现象分布规律.结果:热敏灸组总有效率为82.86%(29/3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4.29%(26/3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症状和体征分级总评分均比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其中热敏灸组治疗后较针刺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症状(喷嚏、流涕、鼻痒、鼻塞)及体征各分值比治疗前降低(P<0.01).热敏灸组35例均探查到热敏化腧穴,在总共探查的57个腧穴中,每个患者出现的热敏化腧穴个数不等,出现热敏化频率最高的10个腧穴依次为迎香、印堂、鼻通、上印堂、肺俞、神阙、上星、风池、蝶腭、大椎;热敏化腧穴所归经脉主要分布在于督脉、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在6种热敏灸感形式中,以传热为主,其次为扩热、透热、其他非热感觉(以瘁感为主)、表面不(微)热深部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结论:热敏灸治疗AR疗效显著,临床上可优先选取迎香、印堂、鼻通、上印堂、肺俞、神阙、上星、风池、蝶腭、大椎等腧穴进行探查以缩短热敏灸治疗时间、加强艾灸的疗效.
热敏灸、变应性鼻炎、疗效、腧穴热敏化
42
R245.8(中医临床学)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 15716
2018-0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527-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