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702/j.1000-0607.2015.04.005
电针不同穴位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的抗抑郁作用及对血浆胃饥饿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穴位对慢性轻度不可预知应激(UCMS)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及血浆中胃饥饿素(ghrelin)含量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电针1组、电针2组和氯丙咪嗪组.采用UCMS复制抑郁模型.电针1组针刺“百会”+“安眠”穴、电针2组针刺“百会”+“足三里”穴,隔日电针治疗30 min;氯丙咪嗪组每天腹腔注射5 mg/kg氯丙咪嗪均治疗4周.在UCMS4周及8周时进行强迫游泳实验、旷场实验和蔗糖偏好实验;血浆ghrelin的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结果:UC-MS刺激4周后,模型组、电针1组、电针2组和氯丙咪嗪组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静止时间均显著增加,挣扎时间显著降低(P<0.05,P<0.01),表现出显著的绝望行为;在旷场实验中的直立次数和总路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活动度无差异.各治疗组治疗4周后,绝望行为得到显著改善(P<0.05,P<0.01);蔗糖偏好率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P<0.01),改善了应激大鼠的快感缺失.UCMS8周后各组大鼠血浆中ghrelin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百会”穴+“安眠”穴、“百会”穴+“足三里”穴均可以显著改善UCMS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且两种不同穴位的配伍疗效并无显著差异;抑郁样行为后期的变化(恶化或改善)与血浆中ghrelin含量无直接联系.
抑郁症、电针、血浆胃饥饿素、强迫游泳实验、旷场实验
40
R245.9+7(中医临床学)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No.2013 CB 5319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071103、No.81271500、No.31371083
2015-09-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283-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