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模型大鼠血脂水平及CD 40 L、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CD 40 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针刺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电针组、药物组,每组12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2周及腹腔注射VD3法复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模型.电针组在模型复制成功后针刺“内关”“心俞”穴,每日1次,药物组以阿托伐他汀混悬液0.25 mg· kg-1·d-1灌胃给药,均治疗2周;电针预处理组在模型复制开始时针刺“内关”“心俞”穴,隔日1次,共12周.实验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冠状动脉组织CD 40 L、MMP-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含量明显升高,HDL含量显著降低,冠状动脉组织中CD 40 L、MMP-9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均P<0.01);针刺预处理、药物及针刺治疗均能明显降低血清TC、TG、LDL含量及冠状动脉组织中CD 40 L、MMP-9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血清HDL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改善TC、TG、LDL含量及CD 40 L、MMP-9蛋白表达方面,电针预处理组优于药物组(P<0.01,P<0.05),电针预处理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预防和治疗均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大鼠血清TC、TG、HDL、LDL含量及冠状动脉组织CD 40 L、MMP-9蛋白表达,针刺对CD 40 L、MMP-9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机制之一.
电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脂、冠状动脉、T细胞、CD 40 L、基质金属蛋白酶-9
38
R541.4(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102659;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 2011 A188;针灸基础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2009 zjkf 001 A
2013-08-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