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三叉背角会聚神经元镇痛作用的广泛性和特异性的中枢机制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0-0607.2000.04.002

电针对三叉背角会聚神经元镇痛作用的广泛性和特异性的中枢机制研究

引用
实验用Wistar大鼠,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右侧三叉神经脊束尾侧核会聚神经元对同侧面颊部伤害性刺激的反应.以2 V和18 V分别低和高于C纤维阈值的两种强度电针"足三里"或"下关"穴,观察对此会聚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影响,及损毁中缝大核(NRM)后的变化.损毁NRM后低强度(2 V)电针"下关"穴,对伤害性反应从针中到停针后25 min,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0.001),与损毁NRM前相比,抑制幅度稍低.而低强度电针"足三里"穴,与NRM损毁前的电针效应相类似,无论是针中还是针后都无此镇痛效应.损毁NRM后高强度(18 V)电针"下关",从针中到停针后20 min对会聚神经元痛反应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01),但与损毁前相比抑制作用减弱.而18 V电针"足三里"的镇痛效应在损毁NRM后消失,与NRM损毁前电针此穴明显镇痛的效应相比,组间差异非常显著.提示近痛源部位的"下关"穴电针镇痛效应,可能主要是通过脊髓节段内痛抑制机制实现的.高强度(18 V)电针虽与NRM有一定关系,但并不完全依赖于NRM的完整,表明"下关"镇痛作用具有穴位特异性,而远神经节段穴位"足三里"强电针(18 V)所引起的镇痛作用则与NRM关系密切.表明远隔穴位针刺的广泛性镇痛作用可能必须通过脊髓上NRM等痛负反馈调节机制才能完成.

三叉神经脊束尾侧核、会聚神经元、中缝大核、伤害性反应、穴位特异性、电针镇痛作用广泛性

25

R245(中医临床学)

2006-02-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48-25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针刺研究

1000-0607

11-2274/R

25

2000,25(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