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501/j.issn.0253-2670.2019.13.015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活性作用分析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结合中医方解配伍理论对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 基于TCMSP中药系统生物学分析数据库收集气滞胃痛颗粒中6味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借助LC-MS技术对所筛成分进行分析,通过TCMSP检索和Pharmmapper软件预测获取各成分主要的作用靶标,并通过DIP数据库,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建立药物靶标与炎症疼痛靶标的关联,构建药物-靶标-疾病网络,通过网络特征分析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的作用靶标,阐释其抗炎镇痛的主要作用机制.结果 根据网络分析,共有44个炎症疼痛靶点与气滞胃痛颗粒密切相关,其中直接作用靶点有20个,主要是对环加氧酶-2 (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等蛋白酶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NLR)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与炎症疼痛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结论 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该研究为深入阐释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并且进一步说明了中医药古方配伍理论的科学性.
气滞胃痛颗粒、抗炎镇痛、网络药理学、作用靶点、配伍理论
50
R285.5(中药学)
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ZYBZH-C-HUN-21;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ZYBZH-Y-TJ-43;国家中药标准化项目ZYBZH-Y-BJ-07:全军医学科技“十二五”科研项目BWS11J049;全军医学科技青年培育项目16QNP151;北京市科技计划-京津冀协同创新推动Z171100004517014
2019-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3094-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