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奓包叶化学成分研究(Ⅲ)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321/j.issn:0253-2670.2008.11.005

假奓包叶化学成分研究(Ⅲ)

引用
目的 对广西产假奓包叶进行系统的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柱色谱进行单体化合物的分离,并运用波谱学方法对所分得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 自其地上部分分得12个化合物,通过光谱解析鉴定了其结构.鞣花酸类衍生物6个,为鞣花酸(ellagic acid,Ⅰ)、3,3',4'-三甲基鞣花酸(3,3',4'-trimethylellagic acid,Ⅱ)、3,3'-二甲基鞣花酸(3,3'-di-O-methyl ellagic acid,Ⅲ)、3,3'-4-三甲基鞣花酸-4'-O-β-葡萄糖苷(3,3',4-tri-O-methylellagicacid-4'-O-β-glucopyranoside,Ⅳ)、3,3'-二甲基鞣花酸-4'-P-β-D-葡萄糖苷(3,3'-di-O-methylellagic acid-4'-O-β-D-glucopyranoside,Ⅴ)、3,3'-二甲基鞣花酸-4'-O-β-D-木糖苷(3,3'-di-O-methylellagic acid-4'-O-β-D-xylopyranoside,Ⅵ);吡啶酮生物碱化合物1个,为蓖麻碱(ricinine,Ⅶ);香豆素化合物2个,为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Ⅷ)、东莨菪苷(scopolin,Ⅸ);酚酸类化合物3个.为香豆酸(p-coumaric acid,Ⅹ),阿魏酸(ferulicacid,Ⅺ)、原儿茶酸(vanillic acid,Ⅻ).结论 化合物Ⅰ~Ⅺ均为首次自该属植物中分得.

假奓包叶、鞣花酸类衍生物、香豆素、酚酸类

39

R284.1(中药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873450;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7KJB·360087;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H05164

2009-01-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612-161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草药

0253-2670

12-1108/R

39

2008,39(1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