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3819/j.issn.2096-708X.2022.05.011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引用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21年10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病理诊断为乳腺IMPC的45例患者临床资料,以IMPC占比<50%及≥50%分为2组,对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IMPC占比<50%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χ2=0.720,P=0.396)、绝经状态(χ2=1.800,P=0.180)、肿瘤大小(χ2=1.471,P=0.225)、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χ2=2.316,P=0.128)等方面均无差异.IMPC占比≥50%时,淋巴结转移率高达86.7%,明显高于IM?PC占比<50%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9,P=0.028).IMPC占比≥50%时TNM分期73.3%,明显高于IMPC占比<50%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0,P=0.022).IMPC占比<50%和IMPC占比≥50%组ER(χ2=1.323,P=0.250)、PR(χ2=0.846,P=0.358)及Her-2(χ2=0.053,P=0.818)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IMPC≥50%组Ki-67阳性率达66.7%,高于IMPC占比<50%组的5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3,P=0.399).结论:乳腺IMPC占比≥50%时具有淋巴结高转移,易复发风险,IMPC临床治疗中注意行彻底的手术切除,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避免淋巴结残留.同时应关注此类患者ER、PR、Her-2表达变化,根据分子检测情况行内分泌及靶向治疗.

乳腺癌、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

41

R737.9;G40-03;P467

2022-11-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489-493,封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1006-9674

42-1815/R

41

2022,41(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