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性状转基因水稻T1c-19向受体水稻及杂草稻的基因漂移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24/SP.J.1145.2015.05030

复合性状转基因水稻T1c-19向受体水稻及杂草稻的基因漂移

引用
为评估抗虫、抗除草剂复合性状转基因水稻T1c-19的基因漂移风险,以该转基因水稻为花粉供体,受体水稻明恢63 (MH63)及广东茂名(WRMM)、江苏泰州(WRTZ)和湖南益阳(WRYY)3种杂草稻为花粉受体,设置隔行和相邻两种种植方式,收获花粉受体的种子,之后分别采用草铵膦生测法和cry1C*、bar基因特异引物进行扩增,检测两种种植方式下转基因水稻向不同杂草稻的基因漂移频率和隔行种植方式下转基因水稻向受体水稻的基因漂移频率.试验结果显示,在隔行和相邻种植方式下检测到该转基因水稻向不同杂草稻的最大基因漂移频率均发生在湖南益阳杂草稻,分别为0.164%和0.230%,向江苏泰州杂草稻的基因漂移频率为0.106%和0.211%,而向广东茂名杂草稻均没有检测到基因漂移.在隔行种植方式下检测到复合性状转基因水稻向受体水稻的基因漂移频率为0.919%.分子检测结果表明生测存活的植株中都携带cry1C*和bar两个抗性基因.基因漂移频率与转基因水稻和受体材料的花期重叠天数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3,P<0.01).以上研究表明,复合性状转基因水稻T1c-19存在向杂草稻的抗性基因漂移风险,其中向湖南益阳杂草稻的漂移风险最大,向广东茂名杂草稻的基因漂移风险最小.由于该转基因水稻为复合性状,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更为复杂,因此在该转基因水稻的环境释放过程中务必重视其向杂草稻的基因漂移.

复合性状、转基因水稻、Tic-19、杂草稻、基因漂移

21

S511.03;Q788(禾谷类作物)

转基因重大专项2015ZX08011资助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Transgenic Major Program of China 2015ZX08011

2016-03-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112-111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006-687X

51-1482/Q

21

2015,21(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