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原体致病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6420/j.issn.0513-353x.2019-0280

植原体致病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引用
植原体是柔膜菌纲的致病微生物,寄生于植物韧皮部组织内,靠刺吸式昆虫传播.目前已有6种植原体的基因组被完整测序,还有19种植原体的基因组草图测序成功.这些植原体基因组G+C含量低(19.3%~28.6%),缺少氨基酸合成、脂肪酸合成、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磷酸戊糖途径等生化途径的基因,具有大量的潜在移动单元.植原体能够通过信号肽(Sec)依赖性分泌系统向寄主细胞分泌致病效应因子蛋白,目前功能研究较多的植原体致病效应因子蛋白有翠菊黄化植原体分泌蛋白11、天狗蛋白和花变叶诱导蛋白.翠菊黄花植原体蛋白11和天狗蛋白能够引起植物丛枝、矮化等症状,花变叶诱导蛋白引起寄主植物花器发育不正常,这些症状的发生有利于叶蝉等昆虫的取食和产卵,有助于植原体的传播.翠菊黄化植原体分泌蛋白11能够和寄主植物的TCP转录因子家族互作,影响茉莉酸和生长素合成途径的基因表达,导致丛枝症状的发生.花变叶诱导蛋白能够和寄主植物的A和E类MADS转录因子互作,使调控花器发育的MADS转录因子降解.今后要利用宏基因组技术,测序更多植原体种或株系的基因组,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手段研究植原体寄主选择机制,筛选鉴定效应因子,综合应用表型组、代谢组、蛋白组和转录组技术,研究其致病机理,为植原体病害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植原体、基因组测序、致病效应因子、致病机理

46

S43(病虫害及其防治)

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151100110900;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宗水果产业技术创新团队项目S2014-11-G02

2019-1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691-170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园艺学报

0513-353X

11-1924/S

46

2019,46(9)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