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4218.2013.06.015
高师合唱教学的多元化探索
合唱是西方音乐文化的一种,因其为集体演唱的多声音乐、具有高度和谐的美感及震撼力且具有广泛性及大众性,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及广泛、深刻的影响.合唱传入我国有百年时间,合唱的发展史与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普及有着重要关系与密切影响.自二十世纪梁启超、李叔同、匪石等人提出音乐教育是养民情、铸民德、新社会的有效途径.(褚灏.为教育,更为改良社会[J].中国音乐学.2012(03):123.)他们的乐教思想及行动实践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及社会音乐教育的萌生及发展.其中匪石认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有赖于众人在情感、思想、意志以及行为上的团结一致,因此乐界说当以"众合"为第一要义.(匪石.中国音乐改良说[J].浙江潮.1903(06).)尤其强调了西方合唱音乐的社会作用.由李叔同、曾志忞等人创作的一系列合唱歌曲有力的推动了近代学堂乐歌运动,使音乐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上的普及和影响达到了新的高度,合唱活动因此在中国社会普及.
高师、基础音乐教育、中国社会、普及、国民素质教育、音乐文化、学堂乐歌、乐教思想、合唱音乐、改良社会、二十世纪、多声音乐、震撼力、浙江潮、音乐学、音乐史、新社会、梁启超、广泛性、发展史
J60;J61
2013-08-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