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鄂尔多斯民歌蒙汉调
@@ 鄂尔多斯地区素有"歌海舞乡"的美称.早在17世纪中期.沿准格尔南部东起九坪,西至羊市塔划为清朝政府皇家马场的"禁留地"开放,清政府又允许晋、陕农耕者入境垦殖,使准格尔地区逐渐变为蒙,汉共处的民族聚居区.这里奇特的山川地貌,多变的环境气候,复杂的地方民族语言和蒙、汉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礼俗,审美观念及宗教信仰等,构成了新生活环境中的多元文化的思维与美学追求,也为地方歌种"蒙汉调"的生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汉族群众在学习蒙古族民歌时,把一部分旋律吸收后变作内蒙古西部地区"二人台"音乐的牌子曲,如<森吉德玛>、<巴音杭盖>、<大青马>等;还有一部分在保持了原有音乐的特点上融入了汉族的"山曲儿"、"二人台"音乐元素,形成了兼有两个民族特征的民族歌曲品种,当地群众称之为"蒙汉调",也称为"漫瀚调"或"蛮汉调".
鄂尔多斯民歌、准格尔地区、音乐元素、蒙汉调、二人台、鄂尔多斯地区、生成与发展、民族聚居区、蒙古族民歌、宗教信仰、西部地区、生活环境、审美观念、群众、清朝政府、民族语言、民族特征、民族歌曲、美学追求、环境气候
J6(音乐)
2008-06-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