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287/j.1001-9332.202304.012
黄河流域适宜机采的短季棉密度和行距配置
为确定黄河流域短季棉适宜机采的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于2018-2019年在德州市科技园进行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种植密度(低密度8.25万株·hm-2和高密度11.25万株·hm-2)为主区,行距配置(76 cm等行距、宽窄行66 cm+10 cm和60 cm等行距)为裂区,探讨了不同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短季棉生长发育、冠层结构和籽棉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盛铃期高密度处理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LAI)显著高于低密度,底层透光率显著低于低密度.76 cm等行距的株高显著高于60 cm等行距,宽窄行(66 cm+10 cm)的株高显著低于60 cm等行距;行距对LAI的影响在不同年份、密度及生育时期间存在差异,总体宽窄行(66 cm+10 cm)的LAI较高,且峰值后曲线下降平缓,在收获期高于两个等行距;底层透光率变化与LAI呈相反的规律.密度和行距配置及两者互作对籽棉产量及产量构成均有显著影响,两年均为宽窄行(66 cm+10 cm)产量最高(2018和2019年为3832和3235 kg·hm-2),且高密度下宽窄行(66 cm+10 cm)产量更稳定.密度和行距配置对棉花纤维品质影响较小.综上,短季棉的最佳密度和行距配置模式为:11.25万株·hm-2,宽窄行(66 cm+10 cm).
德棉15号、密度、行距配置、冠层结构、籽棉产量、纤维品质
34
S562.048;S23;S633.1
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棉花创新团队项目
2023-05-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00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