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287/j.1001-9332.201911.027
掺混氮肥配施抑制剂对土壤氮库的调控作用
采用冬小麦盆栽试验,探讨掺混氮肥(缓释肥N∶普通尿素N=1∶1)配施氮肥抑制剂NAM对冬小麦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固定态铵含量及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分析不同处理土壤矿质氮库、微生物生物量氮库和固定态铵库的动态变化特征.试验共设6个处理,不施氮肥(CK)、普通尿素(U)、掺混氮肥(MU)、MU +2.5‰NAM(MUN1)、MU +5‰NAM(MUN2)和MU+7.5‰NAM(MUN3).结果表明:与MU处理相比,MUN2和MUN3处理推迟了NH4+-N峰值出现的时间;小麦整个生长季,添加NAM处理的土壤矿质氮平均含量比MU处理下降了5.3%~11.7%;分蘖期至抽穗期,MU处理的微生物生物量氮矿化量和矿化率分别为38.96 mg· kg-1和91.5%,均高于U处理,而MUN1、MUN2和MUN3处理分别为58.73 mg·kg-1和83.3%、94.20 mg·kg-1和94.6%、104.46 mg· kg-1和96.3%,添加NAM处理固定态铵的释放量比MU处理提高了2.83~9.19 mg·kg-1.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与MU处理相比,添加NAM减弱了土壤NH4 +-N库对NO3--N库的直接影响,增强了固定态铵库通过影响NH4+-N库对NO3--N库的间接作用.同时,MUN1、MUN2和MUN3处理的小麦籽粒产量较MU处理分别提高了31.6%、21.5%和22.9%,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8.1%、13.5%和3.1%.综上,配施NAM通过对氮素释放及在土壤中转化的双重调控,延迟土壤NH4+-N峰值出现的时间及后续向NO3--N的转化,提高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固定态铵的供氮作用,从而提高了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掺混肥、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土壤氮库、调控作用
30
本文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2020-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3804-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