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287/j.1001-9332.201804.008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动态及其驱动力
为探讨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动态变化规律及其驱动机制,本文基于3期Landsat TM影像数据(1989、2000和2013年),应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借助土地动态度指标,分析了1989-2013年研究区各植被类型的变化及引起其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89-2013年间,灌木林所占比例较小;研究区植被景观变化的主要特征是灌木林的迅速减少和人工林的持续增加,草地和天然次生林变化不明显;不同时期影响各植被类型变化的驱动因素不同,1989-2000年,社会因素如距道路距离、造林总投资是影响各植被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2000-2013年,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成立,自然因素如高程、坡向的影响逐渐加强;社会活动主导了研究区的植被景观动态,而自然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被类型的分布格局.
植被景观、Logistic回归分析、驱动力、塞罕坝
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0636;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430304;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31370636;the Special Fund for Forestry Research in the Public Interest20150430304
2018-06-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170-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