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中凋落物动态分析
从森林凋落物入手,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不同恢复阶段的10龄、30龄、40龄、50龄及60龄的亚高山人工云杉林的生态学过程进行了研究,并以原始林为对照,比较了人工恢复与自然演替不同恢复途径下森林凋落物动态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人工林恢复过程中,森林地表枯枝落叶层贮量、养分贮量及最大持水量总体上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在恢复后的50年达到最大,并逐渐趋于平缓或略微减少的变化趋势.60龄人工林枯枝落叶层贮量、养分贮量及最大持水量比原始林存在较大差距,分别为70.21×103、4.73×103和89.98×103kg·hm-2,仅占原始林枯枝落叶层各特征的48.40%、46.79%和46.99%.人工林和次生林恢复约40年后,森林凋落节律、年凋落量及养分归还量相似;但凋落物组分含量、地表枯枝落叶层贮量及结构、养分贮量及最大持水量差异较大,说明人工林生态功能的恢复滞后于次生林,生物多样性的不同是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亚高山针叶林、生态学过程、人工恢复、自然演替、凋落物、云杉
15
Q948.1;S714.2(植物学)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G2000046802-05;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SCX1-07-02;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1BA606A-05-01;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
2004-11-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491-1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