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瞬时热力场空间格局分析
应用遥感(TM图象)及地理信息系统(ArcView)技术,对哈尔滨市瞬时热力场空间格局现状进行多角度分析.将TM成像时哈尔滨市不同地表辐射温度地块分为3个温度等级:相对低辐射温度(<10℃)、相对中等辐射温度(10~22℃)和相对高辐射温度(22~31℃)地块.其中相对高辐射温度的地块数量最多,占61%;相对低辐射温度地块最少,仅占17%;相对中等辐射温度地块居中,占22%.在相对高辐射温度地块(22~31℃)中,大于28℃的相对过热辐射温度的地块为7018块,总面积达12 252 hm2 ,且大小不均,最大斑块面积是1489 hm2,最小斑块面积为0.72 hm2 .在这些斑块中面积小于1 hm2的占95.02%,1~5 hm2 占3.46%,而大于5 hm2 的占1.52% .它们以热团、热环及碎片的形式分布,形成分布格局.团状复合体内平均辐射温度为30.8℃,它们主要出现在哈尔滨市的道外区、道里区西南部.热环复合体的平均辐射温度为27℃,它们沿哈尔滨市现存的两条铁路环线构成过高热辐射环带.碎片复合体内的平均辐射温度为24.7℃, 以小于1hm2的过高热辐射地块构成碎片形状,分布在南岗区和动力区.还分析了覆盖率、绿地面积及建筑容积因素与城市热力场空间格局的关系,提出了改善哈尔滨城市热岛效应的一些思路.
地理信息系统、热力场、绿地覆盖率、建筑容积
14
P463.3(气候学)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2BA516A1501
2003-12-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955-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