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荒漠区人工植物群落演替模式及其生态学机制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干旱荒漠区人工植物群落演替模式及其生态学机制研究

引用
以我国干旱荒漠区包兰铁路沙坡头地段人工植被防护林体系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区域植被建立与发展过程中,优势植物种的种群动态和人工植物群落的演替模式,探讨了植物群落演替的内在动因和生态学机制.结果表明,该区人工植被经过40余年的演变,其植物种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由原来的灌木、半灌木人工植物群落演变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人工-天然荒漠植物群落.在此演替过程中.人工栽植的灌木种如柠条、花棒等的重要值不断减少,逐渐从人工植物群落中退出;而天然繁衍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如小画眉草、雾冰藜、刺蓬、虎尾草等相继侵入,并逐渐成为该区的优势植物种;油蒿由于具有天然下种自行更新能力,在群落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这种物种替代模式与该地区降水资源严重匮乏以及沙地表面结皮的增厚,致使沙子下层含水量降低,深根系的灌木及多年生草本的繁衍受到限制密不可分.

干旱荒漠区、人工植物群落、演替模式、生态学机制

14

Q948.121;S718.54(植物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70135.30070139;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21008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2CCA00300

2004-04-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451-145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应用生态学报

1001-9332

21-1253/Q

14

2003,14(9)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