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叮叮腔”的途经研究 ——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个案
高校参与”非遗”项目的保护活动最终归结于教育问题.本文以徐州市”非遗”项目——”叮叮腔”为例,拟从教育的四个要素——教师、教材、学生、环境并结合笔者近三年来在学校开展的针对于”叮叮腔”传承和保护的专门实践和研究,探索戏曲类”非遗”项目在高校音乐专业中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和可能路径,并为进一步学习与研究、直接参与保护实践提供较为详细的个案参考.
地方高校、保护”非遗”项目、途径
TU-;K89
徐州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课题名称:《徐州 ”非遗” 项目 ”叮叮腔” 的教与学模式探究》, 项目YGJ1343;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课题名称:《非物质文化视野下的徐州 ”叮叮腔” 研究》, 项目2013SJD760053
2016-02-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