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西方音乐:学科和学会--对话中国·西方音乐学会秘书长王晡老师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中国的西方音乐:学科和学会--对话中国·西方音乐学会秘书长王晡老师

引用
音乐时空:首先,我们想请您介绍一下西方音乐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历史。<br>  王晡老师:中国的西方音乐学科起步于上世纪20年代,以王光祁、萧友梅为代表的音乐家以他们的著作和课程开创了中国的西方音乐学科,他们当时的西方音乐写作目的和关注点,尤其是对史学方法论的涉及使我们不能不敬佩。但是直到40年代,长期的战争使学科无法得到前进。50年代开始,受到苏联和东欧的影响,我们的学科进入曲折发展的阶段,一方面对西方音乐开始了深入的介绍,另一方面“庸俗社会学”的确也给我们带来难以消除的后果。这时中国人代表性的西方音乐史成果是张洪岛主编的《西洋音乐史》(即1983年公开出版的《欧洲音乐史》)。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全面转向,西方音乐学科也同样从面向苏联东欧转向了西欧北美。这期间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开始大量翻译西方音乐学家的史学及其理论著作,前期以格劳特、帕利斯卡的《西方音乐史》、保罗·亨利·朗的《西方文明中的音乐》和亚伯拉罕的《简明牛津音乐史》为代表,后期以克里斯坦森的《剑桥西方音乐理论发展史》和诺顿音乐断代史为代表。另外中国人也有大量西方音乐史著出版,篇幅和影响最大的是于润洋主编的《西方音乐通史》,其他比较重要的西方音乐史作者还有钱仁康、沈旋、李应华、刘经树、蔡良玉、钟子林、黄晓和、余志刚、叶松荣等。从各具30年历史的这三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出学科发展的过去,看到从起步到进入规范的近百年的发展轨迹,从翻译、介绍、研究和写作上都有许多逐渐成长的成果。总结学科的进步和收获能使我们振奋,并感觉到责任重大。西方音乐在中国的传播、研究不但在音乐发展,而且在中国的整个文化、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极为重要、无法忽视的积极作用。当下的学科发展可以从方法和理念、成果和进步、组织和群体、研究和教学等等各方面来看。

中国人、音乐史、音乐学科、学会、对话、学科发展、文明中的音乐、成果、庸俗社会学、音乐断代史、史学方法论、转向、理论著作、中国社会、音乐理论、音乐发展、亚伯拉罕、写作、苏联、社会发展

J60;J61

2015-01-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6-2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音乐时空

1008-3359

52-1125/J

2014,(19)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