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7313.2011.04.001
引发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强降雨过程成因
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MTSAT卫星红外亮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AIRS卫星大气温湿资料、MODIS卫星气溶胶光学厚度资料和ECMWF模式预报的地面风、压、温、湿资料,对2010年8月7- 8日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引发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强降雨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地表强烈增温与高空槽后冷空气平流作用,8月7 日午后舟曲及其上游(西北方向)地区大气不稳定性极强,区域平均对流有效位能(CAPE)值为4393 J·kg-1、对流零浮力层(LNB)高度达16.54 km;南北气流交汇与局地复杂小地形使得近地面形成多个中小尺度辐合线和辐合中心,于8月7日14:00(北京时)左右触发了对流的产生;强盛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台风电母之间的偏南气流在23°~30°N纬度带转向西输送水汽直达青藏高原东缘,在高原地形作用下转为南北传输到达舟曲附近区域,为该区域对流发展提供水汽条件;对流云团形成后,在高空西北气流的引导下向东南方向移动,于8月7日夜间到达舟曲地区造成该地区强降雨,引发特大泥石流灾害.
青藏高原、对流零浮力层、湿静力能、中尺度辐合
22
P42;K89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200204001002019
2011-12-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385-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