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7313.2007.05.006
安徽省旱涝灾害及其对农作物产量影响
通过对建国以来安徽省多种农业气象资料分析,采用Z指数方法建立安徽省旱涝灾害气候判别指标,分析安徽省旱涝灾害发生规律.结果表明:1961-2000年安徽省有13年偏涝、13年偏旱;分区域看,淮北旱多于涝,沿淮、江淮、江南旱涝相当,沿江、大别山区涝多于旱.通过水稻(一季稻)、小麦典型旱涝年灾损率与发育期间气象条件、旱涝程度的对比统计分析,建立了分区水稻、小麦旱涝灾害损失评估模型和指标.春季涝渍灾害是影响安徽省冬小麦产量的主要灾害,其对冬小麦产量的危害程度远大于干旱,尤以4-5月发生的涝渍影响最严重,极重涝渍灾害的减产损失可达4成以上.同时重点研究了春季渍害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提出改进的涝渍强度指标Qw,并进一步综合分析作物的敏感性和区域脆弱性对灾损率的影响.对1961-2000年冬小麦灾损率进行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订正表明,订正后拟合误差平均值和差异变率都明显降低,灾损评估精度得到提高.
旱涝、农作物、灾损率
18
P4(大气科学(气象学))
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01013043
2007-12-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619-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