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7313.2005.06.015
长江下游农业生态区CO2通量的观测试验
利用2001 年6月10日~7月20日在安徽省全椒县稻田和2002年6月10日~7月20日在肥西县农作物混作区观测的近地层 CO2和能量通量资料,对农作物混作区和稻田CO2通量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平均情况下,观测期内稻田白天(夜间)吸收(放出)CO2为55.16 g·m-2(14.19 g·m-2);农作物混作区白天(夜间)吸收(放出)CO2为22.67 g·m-2(12.40 g·m-2);稻田白天吸收的CO2通量随水稻生长而逐渐增加,夜间放出的CO2在拔节期最高;农作物混作区CO2通量在整个观测期并没有显著改变;稻田和农作物混作区均为大气CO2的汇.对CO2通量与光合有效辐射的关系分析表明:白天稻田吸收的CO2通量与到达地面的光合有效辐射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文中结果为数值模拟稻田与近地层大气CO2交换提供了重要依据.
长江下游、农业生态系统、农作物混作区、涡动相关
16
S1(农业基础科学)
中国科学院资助项目40575007;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基金
2006-03-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828-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