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创颅内压监测联合脑室外引流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联合脑室外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茂名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监测组于入院后行有创颅内压监测;对照组依据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和CT检查等,进行常规治疗。观察术后颅内压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关系,观察术后第1天脱水前颅内压、6个月后预后情况,记录两组患者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常见并发症及转归,并分析比较两组各项结果。结果监测组患者中颅内压正常者GCS为(13.14±1.35)分,颅内压轻度增高者GCS为(9.27±1.56)分,颅内压中度增高者GCS为(6.39±2.29)分,颅内压重度增高者GCS平均分为(4.36±1.88)分,颅内压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 =-0.836,P<0.05)。监测组患者中,颅内压正常者中无预后不良,颅内压轻度增高者预后不良者占8.7%,颅内压中度增高者预后不良者占60.0%,颅内压重度增高者预后不良者占70.6%,颅内压与预后呈负相关(r=-0.593,P<0.05)。监测组脱水剂应用时间[(8±2)d]及剂量[(730.25±48.55)g]明显低于对照组[(10±3)d、(1532.50±109.50)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292、17.853,P<0.05或P<0.01);监测组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损害3例(3.0%)和电解质紊乱8例(8.0%),明显低于对照组急性肾功能损害11例(11.0%),电解质紊乱18例(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3.902、4.146,均P<0.05)。监测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2例(12.0%)、尿路感染5例(5.0%)和上消化道溃疡6例(6.0%),对照组肺部感染17例(17.0%)、尿路感染8例(8.0%)和上消化道溃疡5例(5.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的预后良好率(67.0%)明显高于对照组(46.0%),而病死率(19.0%)明显低于对照组(3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5.130、5.973,均P<0.05)。结论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能动态观察神经外科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情况,有利于及时采取脑室外引流有效治疗控制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有创颅内压监测、预后
R651.15(外科学各论)
广东省茂名市医学类科技计划立项项目20130331。
2015-08-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