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SAH合并NPE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时间、症状体征、胸片、心电图(ECG)、氧合指数(PaOJFiO2)、肌钙蛋白Ⅰ(TNⅠ)、超声心动图(UCG)、头颅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A/DSA)、针对NPE的主要治疗干预措施及临床结局等.结果 207例SAH患者中,合并NPE的为12例,NPE发生率为5.7%.所有12例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SAH,Hunt-Hess分级均为Ⅲ~Ⅳ级.NPE均发生于在SAH发病后12 h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4例发生呼吸骤停.所有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7例出现呼吸衰竭.11例TN Ⅰ增高.8例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例给予面罩吸氧.12例患者中6例生存出院,6例病死.结论 SAH合并NPE与心肺疾病导致的急性肺水肿临床特点多有不同,其治疗原则主要为呼吸和循环支持,如何兼顾改善缺氧和脑血循环是NPE治疗的难点.
蛛网膜下腔出血、肺水肿、心肌损伤
11
R732.2(肿瘤学)
2014-12-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