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肾动脉成像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及临床应用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5-8001.2005.02.010

多层螺旋CT肾动脉成像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及临床应用

引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肾动脉成像的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肾动脉变异和不同病变显示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使用多层螺旋CTA检查肾动脉的51例患者的血管重建图像,比较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肾动脉变异及不同病变的显示效果.29例与同期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51例患者中包括肾动脉变异12例、肾动脉狭窄27例、肾动脉瘤3例、肾动脉栓塞3例、肾动脉夹层6例.3例经手术证实,29例经DSA检查证实,19例经MRA等其他相关检查和随访证实.结果 51例患者都能清晰显示变异的肾动脉、副肾动脉及肾动脉病变,特异度100%,灵敏度100%.29例患者与同期DSA图像对比,肾动脉的变异情况、病灶的部位、范围完全一致.各种常用图像后处理技术中,MPR难以完整显示血管的解剖学全貌,但能清晰显示肾动脉钙化、狭窄、栓塞、夹层、动脉瘤及肾内梗塞灶.MIP既能清晰显示肾动脉的解剖学形态,又能清晰显示不同病灶.VR能完整显示肾动脉的解剖学形态,在发现副肾动脉和对重叠血管、动脉瘤的显示方面优于MIP,但不能显示血管腔内情况.SSD可显示复杂的血管解剖学形态,但受阈值选择的影响较大.CPR可将迂曲的肾动脉伸展,显示较直观,并可应用来测量肾动脉狭窄处的截面积.结论 MSCTA可直观地、准确地显示肾动脉变异及病变.肾动脉成像的各种后处理技术中,MIP和VR两者联合应用对肾动脉变异及病变显示最佳;MPR及SSD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肾动脉、血管造影

14

R4(临床医学)

2006-07-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96-9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1005-8001

44-1391/R

14

2005,14(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