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0772.2001.09.015
儿童青少年品行障碍研究综述
@@对品行障碍的界定,已经形成共识是:(1)品行障碍的发病对象是18岁以下的青少年;(2)品行障碍是一种问题行为;(3)这种问题行为是与社会规范和社会基本准则相背离的,是个体社会化不良的结果,个体社会化的程度和水平是品行障碍的主要诊断标准。在个体社会化的进程中,涉及的往往是个体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这就为品行障碍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研究视角,研究者们正是基于对以上两组相互关系的认识对品行障碍加以分类,一是三分法,将品行障碍分为反社会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和对抗性行为;一是二分法,将品行障碍分为反社会性行为和攻击性行为,而根据行为的指向将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被动应激—对抗性行为融入反社会行为(个体—社会)、攻击性行为(个体—他人)之中[1]。
儿童青少年、品行障碍、攻击性行为、个体社会化、对抗性行为、反社会、问题行为、社会化过程、诊断标准、研究视角、相互关系、社会规范、基本准则、三分法、二分法、应激、进程、分类、发病、对象
22
R395.1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