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谱CT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能谱CT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可行性,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肝细胞癌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且术前均行上腹部能谱CT双期扫描,分别测量肝癌病灶及同层面腹主动脉动脉期和门脉期碘基值( IC)、水基值( WC);两者相除计算病灶各期标准碘基值( NIC)、标准水基值( NWC)。术后所有标本均经组织病理学分析,并据此将患者分为微血管侵犯组及无微血管侵犯组。分别测定两组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 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能谱CT参数( NIC、NWC)、MVD及VEGF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分析两组能谱CT参数与MVD、VEGF的相关性。结果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组24例(男21例,女3例),肝细胞癌无微血管侵犯组16例(男14例,女2例)。两组MVD值分别为48.87±17.32(侵犯组)和32.62±11.85(无侵犯组),其对应动脉期标准碘基值(NIC-a)分别为0.144±0.043和0.105±0.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271和-3.042, P <0.05)。两组VEGF、门脉期标准碘基值(NIC-v)、动脉期和门脉期标准水基值(NWC-a、NWC-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肝细胞癌MVD与NIC-a呈中度正相关( r =0.507, P <0.05)。结论能谱CT可通过反映肝细胞癌血管生成情况,为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提供重要帮助。
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能谱CT、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26
R735.7;R814.42(肿瘤学)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资助项目桂科攻1355005-3-1;广西医疗卫生适宜技术研究与开发资助项目编号S201301-08
2016-12-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012-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