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良恶性病变动态增强MRI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的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8-8199.2005.02.013

乳腺良恶性病变动态增强MRI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的研究

引用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核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模式与其组织学特点、血管生成间的关系,探讨动态增强MRI在评价乳腺病变血管生成及相关病理学变化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40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的动态增强MRI资料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研究.MRI动态增强扫描采用脂肪抑制3D-FSPGR序列,运用Functool 2功能软件在伪彩图上选择感兴趣区,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并计算早期强化率、信号强度峰值(Emax)、最大信号到达峰值时间(Tmax).所有患者均行免疫组化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检测,并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切片观察炎性反应程度. 结果:40例VEGF低度表达者与高度表达者间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良、恶性病变的MVD和VEGF表达水平及炎性反应程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良、恶性病变动态增强参数指标中早期强化率和Tmax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恶性病变组Emax高于良性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变的时间-信号曲线类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Emax 与MVD及VEGF分级,早期强化率与VEGF分级无相关性(P﹥0.05),其余指标均显示有相关性(P﹤0.05),其中Tmax与MVD、VEGF分级、炎性反应程度均为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乳腺病变动态MRI增强模式与血管生成状况及炎性反应程度密切相关.

乳腺疾病、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18

R737.9(肿瘤学)

2005-03-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39-14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医学研究生学报

1008-8199

32-1574/R

18

2005,18(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