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381/j.issn.1001-7585.2021.08.001
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与颈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研究及临床意义
目的:根据颈椎间盘退变与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之间的关联,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组,应用回顾性分析,将参与本次实验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BMI)、临床影像资料(前后对比X线侧位片T1倾斜角、C2~7 Cobb's角、颈椎矢状面轴向距离、胸椎入射角、颈椎斜率等),通过以上数值指标分析各项矢状位平衡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同时观察颈椎间盘退变发病最相关的因素有哪些及其在临床中的意义.结果:椎间盘节段C2/3椎间盘Ⅰ级占比较高,Ⅲ、Ⅳ、Ⅴ分级人数占比为零;数值显示患者的年龄和BMI对椎间盘退变并无显著相关性(P>0.05),男女性别仅和C3/4椎间盘之间呈负相关(P<0.05);数值显示C5/6椎间盘退变程度与TIA/NT之间存在差异性,Pfirrmann分级Ⅱ级与Ⅰ、Ⅲ、Ⅳ、Ⅴ级存在差异(P<0.05);颈椎各个水平椎间盘之间,C2/3、C34、C5/6、C6/7椎间盘的TIA/T1S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数值显示C4/5椎间盘退变程度与TIA/T1S之间存在差异性,Pfirrmann分级Ⅳ级与Ⅰ、Ⅱ、Ⅲ、Ⅴ级存在差异(P<0.05);术前、术后的C2~7Cobb's角、TIA/NT、T1S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且与TIA/NT之间的相关性更紧密于T1S;C2~7Cobb's角与C2~7SVA之间呈正相关(P<0.05),T1S、TIA/NT与术前、术后、C2~7SVA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颈椎间盘退变程度与TIA/NT、TIA/T1S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关系密切,以上两项指标可以作为评估术前颈椎矢状位平衡的重要指标,临床中可应用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作为术前、术后颈椎间盘退变程度的重要指标.
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颈椎间盘退变、相关性研究、临床意义
34
R681.5(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甘肃省卫生厅医药科研计划12925GS2016B4
2021-05-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261-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