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嫦娥奔月”谈艺术品和商品的存在问题--探讨胡塞尔、茵加尔登和卢卡奇的本体论思路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从“嫦娥奔月”谈艺术品和商品的存在问题--探讨胡塞尔、茵加尔登和卢卡奇的本体论思路

引用
当某人把一幅“嫦娥奔月”的油画拿到拍卖会上拍卖,这时他就把艺术品转化为商品。这里涉及这幅油画的存在论或本体论的问题。艺术品和商品究竟是在什么意义上存在的?对于这个问题,庸俗唯物论是难以回答的。庸俗唯物论者主张,只有帆布、油漆、木框之类的物质性的东西是存在的,艺术品、商品都是不存在的。为什么把它称为艺术品或商品呢?他们会支吾搪塞地说,这不过是给它起的名称而已。但为什么要起这样的名称呢?这些名称的意义的依据何在呢?他们就不明所以了。现象学家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主要关注的是意识的意向性:当某人不把它仅仅视为帆布、油漆、木框的结合体,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它所表现的图像上,并对此做出审美判断,它就成了艺术品。当某人转换关注的意向,主要从其交换价值的角度考虑它时,它就成了商品。马克思主义者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引入社会关系的维度。如果在一个社会里不存在商品交换的社会关系,那么艺术品就不会成为商品。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并不忽略意向性的问题。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结合社会实践谈论社会关系的。在社会实践中包含了人的目的、计划、价值判断和意义寻求的问题,它们与人的意向性相关。而现象学家在谈论意向性的时候也不能忽略生活世界。在这里现象学与马克思主义存在交汇之处。下面我们详细来谈这个问题。

嫦娥奔月、艺术品、商品交换、胡塞尔、卢卡奇、本体论、马克思主义者、意向性、社会关系、现象学、社会实践、唯物论、名称、油漆、油画、生活世界、审美判断、拍卖会、木框、交换价值

K87;I27

2015-05-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28-4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意象

978-7-301-15724-4/B?0818

2013,(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