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956/j.cnki.chin.j.conserv.dent.2017.012.002
青少年正畸治疗患者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其毒力因子FimA基因型的变化研究
目的: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Pg)及其毒力因子FimA在青少年正畸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方法:随机收集青少年需正畸患者中牙龈健康者61例,分别采集正畸矫治器粘戴前及粘戴后第1、2、3、6个月时的龈沟液样本,并记录其牙龈指数,用16S rDNAPCR技术检测各样本中Pg及其毒力因子FimA(6种类型)的表达,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3个月Pg和FimA基因Ⅱ、Ⅳ、Ⅴ型均显著增加(P<0.05).Pg和6种基因型的阳性检出率在佩戴矫治器前3个月呈增长趋势,并在第3个月时达到最高水平,随后开始下降;到第6个月时,Ⅰ、Ⅰ b型恢复到了矫治前的状态.%及Ⅰ、Ⅰb、Ⅱ、Ⅳ、Ⅴ型与牙龈指数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青少年患者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矫治器戴入早期可导致Pg及FimA各基因型的增加,诱发牙龈炎症.
正畸治疗、青少年、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PCR
27
R780.2(口腔科学)
济南市科技攻关项目200905034
2018-02-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684-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