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培养牙周膜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悬滴法3D培养和2D贴壁培养的牙周膜干细胞(PDLSCs)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改良酶消化组织块法分离培养PDLSCs,分别行2D贴壁培养及3D培养(3D培养按不同细胞接种数分为2.5×104,5×104及1×1053组),培养96 h后分别用Live/Dead染色法分析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表面标记物;然后对2D、3D培养的PDLSCs进行矿化诱导,茜素红染色及荧光定量PCR检测矿化结节形成情况以及矿化相关基因ALP和OP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3D培养的PDLSCs可形成致密的细胞聚合物,2.5×104组PDLSCs细胞聚合物中心未见坏死现象,5×104组和1×105组则有较为明显坏死现象;3D和2D培养的PDLSCs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的阳性表达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茜素红染色和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3D培养的PDLSCs形成矿化结节的数量及其矿化相关基因ALP OPN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2D培养的细胞(P<0.05)。结论:3D悬滴培养法是一种理想的PDLSCs培养方法。
牙周膜干细胞、3D培养、矿化分化
R780.2(口腔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371137
2014-07-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64-26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