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肠球菌毒力基因与生物膜形成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粪肠球菌毒力基因gelE、ebpR、srtA、srtC对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及结构的影响.方法:用革兰染色和镜检观察粪肠球菌野生株和gelE突变株、ebpR突变株、srtA突变株、srtC突变株菌落形态及镜下形态;分光光度计检测粪肠球菌野生株OG1RF与各毒力基因突变株细菌的生长状况;将粪肠球菌野生株和各毒力基因突变株接种于BHI培养基,厌氧培养4、8、12、16、20、24、36 h形成生物膜,结晶紫染色后在酶标仪595 nm波长下测其吸光度(OD)值,比较各菌株生物膜的形成量;将粪肠球菌野生株和各毒力基因突变株接种于牙本质片,用BHI厌氧培养16h时形成生物膜,扫描电镜观察各菌株生物膜的形态和结构.结果:除粪肠球菌毒力基因gelE突变株细胞链长与野生株有差异外,各毒力突变株与野生株形态上无差异,且其生长速度相似;12h至20 h间,4种突变株生物膜形成量均明显低于野生株(P<0.05);各突变株生物膜形成量以srtA突变株最高,geIE、ebpR突变株次之,srtC突变株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野生株形成密集、多层融合成片的生物膜结构,而突变株仅可见堆积的微菌落,未形成网络状结构.结论:毒力基因gelE、ebpR、srtA、srtC均能不同程度影响粪肠球菌生物膜的形成量及其空间结构.
粪肠球菌、生物膜、毒力基因、扫描电镜
23
R780.2(口腔科学)
2013-1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627-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