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5-2593.2008.04.002
上皮剩余在咬合力改变后的形态分布研究
目的:观察上皮剩余在咬合力改变后的不同时期形态分布的变化规律,从而探讨其在牙周改建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健康雄性BALB/c小鼠,做口外切口,拔除左下颌第一、二、三磨牙,建立小鼠咬合力增强和减弱的模型,分别于术后0、1、3、7、14、21、28 d处死.设术后0 d小鼠作为对照组.细胞角蛋白14(cytokeratin 14)特异标记上皮剩余细胞,光镜观察其分布和细胞形态.结果:成功建立咬合力改变雄性BALB/c小鼠模型.CK14标记显示拔牙后7 d咬合力增强组上皮剩余的数量达到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后开始下降,至28 d基本恢复正常.而咬合力减弱组拔牙后21 d开始上皮剩余数量逐渐下降.结论:上皮剩余与咬合力改变后的牙周改建过程尤其是牙周膜宽度具有密切关系.
上皮剩余、牙周改建、咬合力
18
R780.2(口腔科学)
2008-07-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8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