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的干湿循环对泥质砂岩微观结构劣化特性的影响
为研究岩石经历干湿循环后的细观损伤演化特征,选取三峡库区某边坡的泥质砂岩为研究对象,在饱和状态下分别对各组进行多次干湿循环试验.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NMR)研究了干湿循环作用对泥质砂岩的损伤行为,结果表明:干湿循环作用下,核磁共振T2谱图波峰信号幅度发生显著变化,T2谱图面积、孔隙率呈现出定量的指数增长;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发现,随着干湿循环试验的进行,岩石内部孔隙逐渐增多,孔隙尺寸增大,形成贯通的小裂隙并逐渐扩展,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作用后的MRI内部结构变化与扫描电镜(SEM)微观结构变化相似;MRI像素点的灰度值分布符合对数高斯分布,分布期望随循环次数逐渐饱和;随着循环次数增加,力学参数逐渐降低,峰值应力的降低与孔隙率的增大成正相关.
泥质砂岩、干湿循环、核磁共振(NMR)、核磁共振成像(MRI)
40
TU452(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6ZX05045001-005;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YB180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04116
2019-04-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653-659,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