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元古代胶-辽-吉带造山后转换机制:来自青城子地区花岗岩体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的制约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8654/1000-0569/2022.10.05

古元古代胶-辽-吉带造山后转换机制:来自青城子地区花岗岩体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的制约

引用
胶-辽-吉带是华北克拉通最具代表性的一条古元古代造山带,巨量古元古代火山-沉积岩系和中酸性侵入岩体及少量镁铁质岩体发育其中.这些古元古代地质体形成后经受了多期岩浆/变质事件的改造,因此给该地区的前寒武纪研究带来很大的困扰.青城子地区位于胶-辽-吉带中段,以发育大量金、铅锌、银矿床受到广泛关注.尽管该地区经历了古元古代、中元古代-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多期的构造-岩浆事件,但仍可以通过岩石学和年代学工作识别出数个古元古代花岗岩体,这些岩体为探讨古元古代胶-辽-吉带造山后转换机制提供了制约.本文仅选取该地区两个不同岩相的古元古代后造山花岗岩体进行了系统研究.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大顶子岩体形成于1884±5Ma,并保留大量~2.1Ga继承锆石,而卧龙泉岩体形成于1878±4Ma,误差范围内与大顶子岩体一致.大顶子岩体高SiO2、富Al2O3、低K2O和TiO2含量以及相对高MgO含量,表现出类似高铝埃达克质岩石的特征.卧龙泉岩体同样具有高SiO2、富Al2O3和TiO2含量以及相对高MgO含量,但具有明显高的K2O含量,并不具备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大顶子岩体形成于加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而卧龙泉岩体形成于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并添加了少量来源于富集地幔的富闪岩浆,二者均对应于胶-辽-吉构造带由碰撞造山阶段向造山后伸展阶段的转折时期.

古元古代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胶-辽-吉带、青城子地区

38

P588.121;P597.3(岩石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2022-11-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7页

2971-298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岩石学报

1000-0569

11-1922/P

38

2022,38(10)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