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沙子江铀矿床沥青铀矿原位微区年代学和元素分析:对铀成矿作用的启示
微区原位分析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但这些分析技术在华南热液铀矿床中的应用相对较少,限制了对铀矿床成矿机理的深入认识.沙子江铀矿床是华南著名的花岗岩型热液铀矿床.本文利用电子探针(EMPA)、激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以及二次离子探针(SIMS)等微区原位分析技术,对沙子江铀矿床中的沥青铀矿开展了U-Pb同位素年代学及元素组成研究,确定了沥青铀矿的形成时代及成分特征,并探讨了蚀变作用对沥青铀矿成分及其表面年龄或化学年龄的影响.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该沥青铀矿以富铀和钙、极低含量的ThO2和稀土元素为特征,揭示其为低温热液成因,成矿热液富含Ca.LA-ICP-MS分析结果显示,沥青铀矿的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其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富集型,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与赋矿围岩豆乍山花岗岩的稀土元素组成相似,暗示其铀源可能与豆乍山岩体有密切的关系.蚀变和未蚀变沥青铀矿成分的对比研究显示,蚀变作用会导致硅元素大量进入沥青铀矿晶格,造成铀和铅的丢失,从而影响沥青铀矿的表观年龄或化学年龄,但沥青铀矿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不会受到蚀变的影响.未蚀变沥青铀矿的SIMS微区原位分析获得的U-Pb年龄为101.3±4.5Ma,表明沙子江铀矿床存在100Ma左右的铀成矿事件.受岩石圈伸展控制形成的富CO流体与富铀花岗岩相互作用浸取出花岗岩中的铀,并在合适的构造部位沉淀形成了沙子江铀矿床.
沙子江铀矿床、沥青铀矿、微区分析、矿物化学、年代学
35
P597.3;P619.14(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B类XDB1803020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6002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3049
2019-1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6页
2679-2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