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木错地区泽错岩体演化历史及构造意义:来自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约束
沿大型断裂带出露的深成岩体记录并保存了形成时的大地构造活动及后期演化和变形的重要信息.为了更好地理解羌塘西部花岗岩的成因机制和演化历史,本文选取了龙木错断裂南部的泽错岩体进行地球化学、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及云母和钾长石40 Ar/39 Ar热年代学分析.全岩地球化学判别图显示花岗岩样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至钙碱性系列和过铝质.矿物组合表明无角闪石且含白云母.以上特征均显示出明显的S型花岗岩趋势.锆石U-Pb年龄为123±1.7Ma至107±1.4Ma,表明岩浆侵位的时代为早白垩世,此时班公-怒江洋仍在向北俯冲.云母和钾长石40 Ar/39 Ar年龄及前人低温热年代学数据显示,侵位后岩体至少有四个阶段的冷却,包括120~ 90Ma、90 ~ 38Ma、38 ~ 26Ma和26~0Ma.第一阶段在侵位后10Myr内快速冷却至低于~320℃,而随后以相对较慢的速率冷却至~220℃.从90Ma到38Ma期间经历了较长时期极为缓慢的冷却,该阶段构造活动趋于静止,表明羌塘地体-拉萨地体碰撞应发生在90Ma之前.中新世受控于龙木错断裂左旋走滑的影响,最后一期的构造变形以东西向伸展为主,深成岩逐渐剥露至地表.龙木错断裂可能作为中新世以来高原物质向东运移西部边界的一条新的应力释放途径.
泽错、S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热年代学、演化历史、龙木错断裂
35
P588.121;P597.3(岩石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2211;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JYYWF201810;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60022
2019-07-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6页
1647-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