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三危山地区晚泥盆世斜长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敦煌三危山地区晚泥盆世斜长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引用
本文报道在敦煌三危山地区发现的斜长花岗岩.斜长花岗岩呈细小脉状、网脉状产出,主要由斜长石(60%~65%)和石英(28% ~ 32%)组成,电子探针分析数据显示斜长石属于钠长石-更长石(Ab=85 ~ 99),主要为更长石.岩石样品具高硅(SiO2 =71.00%~72.92%)、极度富钠、贫钾(Na2O/K2O=8.54 ~ 11.37)的特征;Mg#较高,介于47~64;稀土元素含量极低,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近乎平坦型分布,轻、重稀土元素均亏损,Eu、Sr正异常.锆石Hf同位素组成显示εHf(t)为正值,主体介于+3.1 ~ +6.4之间,表明该斜长花岗岩为M型花岗岩.野外地质特征、岩相学特征、地球化学组成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均表明该区斜长花岗岩是由起源于亏损地幔源区的洋脊拉斑玄武质熔体中的斜长石堆晶形成的大洋斜长花岗岩,属于蛇绿岩的端元组分,该岩石形成以后经历了后期流体交代作用的改造.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样品21 SWS和SWS05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63±2Ma和365±3Ma,表明该斜长花岗岩形成于晚泥盆世.综合区域地质特征及已有研究成果,提出敦煌地区经历了晚古生代洋盆扩张-俯冲过程,360~370Ma的洋盆扩张可能代表了古亚洲洋南缘弧后盆地的扩张;伴随着新元古代开始古亚洲洋的扩张-闭合过程,敦煌地块很可能卷入到了一系列与古亚洲洋闭合相关的造山活动,最终构成了中亚造山带的一部分.

三危山、敦煌、斜长花岗岩、晚泥盆世、中亚造山带

31

P588.121;P597.3(岩石学)

中国地调局项目;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专项

2015-08-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855-186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岩石学报

31

2015,31(7)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