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杏山BIF铁矿形成时代及成因探讨
杏山BIF型铁矿位于冀东曹庄一带,矿体赋存于太古界三屯营组变质岩系中.矿石多为条纹-条带状构造,其围岩和夹层以斜长角闪岩为主,兼具少量黑云石英片岩和黑云钾长片麻岩.对BIF铁矿进行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条带状铁矿石富集重稀土((La/Yb) PAAS平均0.46),Eu正异常(Eu/EuPAAS平均2.19)、La正异常(La/LaPAAS*平均2.14)和Y的正异常(Y/YPAAS平均1.85)明显,加之高的Y/Ho值(平均46.81),说明成矿物质来源于海底高温热液与周围海水的混合溶液;无Ce的负异常说明BIF形成于低氧逸度环境;BIF显示较低的Al2 O3和TiO2含量,且二者缺乏相关性,说明在BIF沉淀过程中几乎没有陆源碎屑物的加入.对矿体围岩斜长角闪岩、黑云石英片岩及黑云钾长片麻岩的原岩恢复,表明斜长角闪岩的原岩为玄武岩-安山质玄武岩,黑云石英片岩及黑云钾长片麻岩的原岩可能为泥质碎屑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黑云钾长片麻岩具有较低的总稀土含量(59.46×10-6 ~66.99×10-6)、不明显的Eu负异常(Eu/Eu* =0.77 ~0.91)、略微的Th和U富集、无Nb和Ta的亏损;而黑云石英片岩具有较高的稀土总量(168.7×10-6 ~ 171.0×10-6)、强烈的轻稀土富集((La/Yb)N=6.81~7.07)和较弱的E11负异常(Eu/Eu*=0.64 ~0.68),两者不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说明他们具有不同的物质来源.斜长角闪岩与N-MORB具有相似的特征,如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Th和U、Nb、Ta、Ti、Zr和Hf等无明显亏损.综合分析表明斜长角闪岩的母岩浆来源于尖晶石二辉橄榄岩30%的部分熔融,且其母岩浆在分异结晶过程中可能受到陆壳物质的混染.对矿体夹层斜长角闪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原岩形成于2859±22Ma至2491±13Ma之间,最有可能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这间接约束了杏山BIF型铁矿的形成时代,暗示着迁西岩群主体可能仍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而2859±22Ma的捕掳锆石年龄反映杏山-曹庄地区可能存在有中太古代表壳岩.
杏山BIF铁矿、太古代、斜长角闪岩、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华北克拉通
31
P597.3;P618.31(地球化学)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2015-07-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636-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