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墨脱剪切带特征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墨脱剪切带特征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引用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东、西两侧分别为墨脱剪切带和东久-米林剪切带,本文以墨脱剪切带为研究对象,从构造变形几何学和组构运动学方面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①剪切带不同部位的变形性质具有逐渐演化的特征,基于产状、变形性质及变质程度等的变化将其从南到北分为三部分:NE走向具右行兼上盘下滑性质的阿尼桥-希让段、近N-S向具右行走滑性质的旁辛-达木段及N(N)W向具右行兼逆冲性质的甘登-加拉萨段;②在墨脱剪切带内识别出两类剪切变形:高温剪切变形和低温剪切变形.除了构造变形及岩相学证据外,石英EBSD组构数据显示区内高温剪切变形以{10(i)0} <a>滑移系为主,对应的温度为550~ 650℃,达到高温角闪岩相,局部(北端和中段)还出现了{10(i)0}<c>滑移系,温度更高,大于650℃,相当于下地壳的深度;低温剪切变形以{10(i)1} <a>和{0001} <a>滑移系为主,对应的温度小于550℃,即剪切变形发生在绿片岩相或绿片岩相以下的构造环境.结合西界东久-米林剪切带的构造特征,推测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之后,南迦巴瓦变质体受制于这两条剪切带而相对拉萨地体向北推移,并楔入拉萨地体之下.

构造变形、石英EBSD组构、墨脱剪切带、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30

P542.3(构造地质学)

中国地调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4-08-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2229-224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岩石学报

30

2014,30(8)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