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幔岩浆混合作用与陆内环境高Sr/Y斑岩的形成及成矿:实例与探讨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壳幔岩浆混合作用与陆内环境高Sr/Y斑岩的形成及成矿:实例与探讨

引用
产于陆内环境的含矿斑岩往往具有高Sr/Y特征,多数学者认为与岩浆起源于加厚或拆沉的下地壳有关.然而,目前这一模式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以敖仑花斑岩矿床为例,新报道了矿区内不成矿岩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与同期成矿岩体进行对比,探讨含矿斑岩高Sr/Y原因及控制是否成矿的可能因素.相对于含矿斑岩,敖仑花贫矿黑云母花岗岩具有高SiO2 (74% ~ 78%)、低MgO(<0.2%)和CaO(0.2%~1.1%)、贫Sr(30×10-6 ~251×10-6)和Cr(1×10-6~6×10-6)的特征,显示准铝质到过铝质性质(A/CNK =0.9 ~1.2),Mg#值(2 ~30)与玄武岩实验熔体成份相似,说明岩浆可能主要来自基性下地壳源区的部分熔融.而已有的研究表明含矿斑岩为壳幔岩浆混合成因,富集地幔起源的偏基性岩浆的加入提升了寄主长英质岩浆的Mg#值、大离子亲石元素(Sr、La等)含量及其氧逸度(fo2).我们认为幔源岩浆的混合可能是导致陆内环境含矿斑岩高Sr/Y及有利成矿的根本原因;相反,来自纯壳源的花岗质熔体因缺乏富水、高fo2幔源岩浆的参与而不利于形成斑岩Cu±Au±Mo矿床.

斑岩矿床、埃达克岩、壳幔岩浆混合、陆内环境

30

P588.13;P611(岩石学)

2014-08-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2020-203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岩石学报

30

2014,30(7)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