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滩相白云岩多重成因机理及叠加效应
本文以四川盆地二叠系栖霞组滩相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野外剖面资料、钻井资料、测试分析资料,对栖霞组滩相白云岩成因机理及其叠加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栖霞组白云岩的规模变化较大,从不到1米至几十米不等,区域上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盆内其它地区零星发育.白云岩的发育与沉积背景关系密切,其中分布于盆地西部的白云岩为台地边缘滩相沉积背景,而盆地内零星分布主要为台内滩沉积背景.栖霞组白云岩成因包括三种类型:(1)高能滩混合水白云岩化形成的白云岩;(2)埋藏白云岩化形成的白云岩;(3)热液白云岩化形成的白云岩.其中,高能滩混合水白云岩化形和热液白云岩化为主要的白云岩化作用.现今无论是在野外剖面还是钻井岩心中所看到的白云岩为多种白云岩化作用的叠加结果,叠加效应体现在白云石晶体形态上、碳氧同位素和包裹体温度上.在白云岩形成过程中,滩相沉积是白云岩化的基础;不同类型的白云岩化作用是关键;裂缝的发育为白云岩化创造了条件.
四川盆地、栖霞组、白云岩、成因机理、叠加效应
30
P588.245(岩石学)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08ZX05007-004-02、2011ZX05007-003-01;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220760;四川省青年基金项目11ZA051
2014-05-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679-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