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早白垩世岩浆混合作用:新昌小将岩体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证据
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广泛发育的中生代中酸性岩浆岩中多处发现了暗色包体,被认为是大规模壳幔相互作用和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本文获得了浙东新昌地区小将岩体的花岗岩及暗色闪长质包体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和地球化学新结果.锆石U-Pb定年表明寄主花岗岩(121.1±0.9Ma)与暗色闪长质包体(117.6±1.0Ma)近于同期形成于早白垩纪.寄主花岗岩为高硅、富碱、富钾、准铝质或弱过铝质的钙碱性花岗岩,具有较强的铕负异常(δEu =0.23 ~0.30)和Sr、Ba、P和Ti等元素的亏损,属于高分异的Ⅰ型花岗岩;暗色闪长质包体具有重稀土亏损的特征,与寄主花岗岩在主量和微量元素上呈现混合作用趋势.小将岩体的上述特征与浙东晚中生代和福建沿海同期的岩浆岩特征一致,它们可能都是在早白垩纪伸展构造背景下,起源于俯冲交代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基性岩浆或者演化为闪长质成分,并与壳源花岗质岩浆发生混合作用的结果.本文研究为浙东及浙闽沿海地区晚中生代壳-幔作用和岩浆混合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岩浆混合作用、早白垩世、浙东小将岩体
29
P588.121;P588.122;P597.3(岩石学)
中国地调局项目1212011121068;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课题Sinoprobe-04-02;111计划B07011
201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3993-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