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碰撞造山带及其邻区变形特征与构造格局
桐柏碰撞造山带及其邻区可以划分为九个大地构造单元,自北向南分别是:华北克拉通南缘岩石构造单元--宽坪岩群、具弧后盆地性质的二郎坪岩石构造单元、具岛孤性质的秦岭杂岩单元、龟山岩组和南湾岩组构成的俯冲前缘楔构造带、构造混杂岩带、桐柏北部高压岩片单元、桐柏核部杂岩单元、桐柏南部高压岩片单元以及随州构造变形带.根据详细的构造解析以及新的地质年代学资料,本文将中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划分为五幕,前两幕变形主要发育在构造混杂岩带以南的各个岩石构造单元中,之后的三幕变形则波及整个研究区.第一幕变形的时间约为255~238Ma,以发育区域上透入性的片理及北西西向的拉伸线理为主,并导致了高压岩片早期自西向东的挤出.第二幕变形的时间约为230~215Ma,以自北向南的逆冲推覆构造为主,使得高压岩片进一步垂向抬升.第三幕变形应早于下侏罗统,以近北西西向的宽缓褶皱为主要特征,该幕变形期间桐柏核部杂岩及其两侧高压岩片单元发生同步的抬升.第四幕变形大致发生在140~130Ma之间,主要表现为桐柏核部杂岩两侧走滑型韧性剪切带的活动,桐柏核部杂岩表现出向东的挤出.第五幕变形发生在120~80Ma,表现为北西向及北东向的脆性断裂活动,并切割以上所有构造形迹.桐柏高压岩片的抬升剥露受多幕变形控制,呈阶段性的抬升.
桐柏山、中生代、变形样式、剥露机制、高压岩石
26
P548(构造地质学)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国地调局项目;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0-09-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1289-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