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冈底斯带南部的紫苏花岗岩:安第斯型造山作用的证据
青藏高原南部白垩纪形成的冈底斯岩基是新特提斯大洋岩石圈向北部的欧亚大陆之下俯冲形成的安第斯型会聚板块边缘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研究证明,冈底斯岩基主要由钙碱性和埃达克质的花岗闪长岩组成,但本文报道了在冈底斯带东南缘产出的紫苏花岗岩.这种岩石主要由中长石、微斜长石、顽火辉石、透辉石、石英、富钛的黑云母和角闪石组成.在化学成分上,其铁铗指数FeO/(FeO+MgO)=0.47~0.50,钙碱指数MALI为-3.97~+0.11,铝饱和指数ASI为0.83~0.92,是典型的镁质、钙碱性、准铝质紫苏花岗岩.计算出的结晶温度为850~950℃,压力>0.4GPa,形成深度为13~15km.紫苏花岗岩中的锆石为岩浆结晶成因,两个样品的U-Pb定年分别给出了87Ma的相同加权平均年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冈底斯带南缘晚白垩纪的紫苏花岗岩形成在典型的大陆岩浆弧环境.紫苏花岗岩和伴生高温麻粒岩的存在为冈底斯带在晚中生代经历的安第斯型造山作用提供了更加确凿的证据.
冈底斯岩基、紫苏花岗岩、岩石学、锆石U-Pb定年、安第斯型造山作用、青藏高原
25
P588.121;P597.3(岩石学)
中国地调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9-12-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4页
1707-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