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造山带研子岗碱性岩体成因及其构造意义: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制约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大别造山带研子岗碱性岩体成因及其构造意义: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制约

引用
出露于大别造山带西南部的研子岗碱性杂岩体侵位于元古代和新太古代随县群中,本文采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方法,获得岩体的主体岩性角闪正长岩的岩浆锆石年龄为133±1Ma,代表岩体的结晶年龄,这一年龄也是大别造山带中已知形成时代最早的早白垩世碱性岩体的结晶年龄(单颗粒锆石U-Pb法).研子岗碱性杂岩体具有碱性岩典型的富碱(K2O+Na2O=8.38%~11.26%)、低硅(SiO2=63.41%~66.51%)的特点.主要矿物为微斜条纹长石,暗色矿物主要为镁角闪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全部岩石均具有高Ba-Sr花岗岩类高Ba(1230×10-6~4865×10-6)、高Sr(583×10-6~2088×10-6)和无负Eu异常(Eu/Eu*=0.97~1.12)等特征,并具有A型花岗岩的部分地球化学特征.岩石的Y/Nb比(0.46~1.09)较低,具洋岛玄武岩的部分地球化学特征,(87Sr/86Sr);初始比值(0.70513~0.70543)较低,表明岩体的物源主要来源于幔源.Nd二阶段模式年龄(t2DM=1859~1942Ma)和锆石Hf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2130~2330Ma)较老,εNd(133)值(-12.5~-11.4)和εNd(133)值(-18.2~-15.4)较低.综合分析表明,岩体主要为古老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物质低程度部分熔融和随后地壳物质轻度AFC(混染和分离结晶作用)过程的产物,源岩熔融的热量主要来源于软流圈物质的上涌底侵作用提供.研子岗岩体形成于碰撞后构造环境,岩体的形成预示着大别造山带早白垩世造山过程的即将结束,板内时期的即将来临.

早白垩世、碱性岩、岩体成因、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大别造山带

25

P588.122;P597.3(岩石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信阳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资金资助

2009-12-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1079-109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岩石学报

1000-0569

11-1922/P

25

2009,25(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