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北东沿海高分异Ⅰ型花岗岩的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Nd-Hf同位素制约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福建北东沿海高分异Ⅰ型花岗岩的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和Nd-Hf同位素制约

引用
以福建北东沿海的南镇、大层山、三沙和大京四个岩体为对象,系统研究了它们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并据此探讨了岩体的成因.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南镇、大层山、三沙和大京岩体的成岩年龄分别为96.1±2.7Ma、93.1±2.4Ma、91.5±1.5Ma和93.8±1.8Ma,指示它们均为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这些岩体的组成矿物主要为石英和条纹长石,并含有一定量斜长石(<15%),铁镁矿物主要为少量黑云母,未出现碱性铁铁矿物,副矿物组合中普遍出现榍石而未见铝过饱和矿物.化学组成上表现为高硅、富碱、准铝,贫钙、镁、铁,Rb/Sr比值高,K/Rb比值低,富C8、Rb、Th、U、Pb,贫Ba、Sr、P、Ti、Eu.岩石的FeO*/MgO比值较低(=3.44~5.04),104×Ga/Al比值和Zr+Nb+Ce+Y含量均低于A型花岗岩的下限值,其锆石饱和温度也较低(730~779℃),综合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这些岩体应属高分异的Ⅰ型花岗岩.四个岩体的Nd同位素组成较均一(εNd(t)=-4.2~-5.5),而锆石Hf同位素则具较大的变化范围(εHf(t)=-11.6~4.5),εHf(t)值散布于正值与负值之间,变化幅度可达10个εHf单位以上,指示岩体的形成存在不同来源物质的贡献.岩石的形成极可能经历了壳幔物质在源区混合形成原始岩浆,随后这一壳幔混源岩浆又经高程度分异演化的二阶段成岩过程,而并非起源于幔源岩浆底侵形成的初生地壳与古老基底地壳混合的地壳原岩的部分熔融.

高分异Ⅰ型花岗岩、锆石U-Pb定年、Nd-Hf同位素组成、岩石成因、福建北东沿海

24

P588.121;P597.3(岩石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9-03-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7页

2468-248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岩石学报

1000-0569

11-1922/P

24

2008,24(1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